河馬食堂(280) 人是從猴子變來的嗎?

到了二十一世紀,分子生物學仍然沒有定論。課本與博物館避開基本的思索,只給表面的說法,等於給孩子洗腦式的教育。

「人是從猴子變來的嗎?」這是許多孩子,常問的問題。人沒有尾巴,猴子(monkey)有尾巴。一開始,演化論者就將猴子剔除,只考慮沒有尾巴的猿(apes)。1863年,英國的生物學家,演化論的支持者赫胥黎(Thomas Huxley,1829~1895)首先宣稱:「人類是猿變來的,因為猿與人比較像。」這是他在辯論,脫口說出的話,日後卻成為千萬人奉為經典的內容。

後來的演化論者,為他的驚人一語,找許多的證據,包括:是人類與猿類的骨頭蓋相似,毛髮相似,牙齒相似,身高相似,走路相似,長相也相似。猿類變成早期人類──尼安德達人(Neanderthal)的祖先,尼安德達人也變成我們祖先。這個論點影響全世界,後來的課本、博物館等,都畫猿類變成尼安德達人,與尼安德達人變成人類的圖像,考試題目也以此作答案。但是那些圖像是真,還是美術?考試的標準答案,真的是對嗎?

比較嚴謹的科學家會問:「比較像,是用什麼項目比?要多相似,才算像?」例如演化論者,為什麼不比人類的心智,與猿類的相似性?為什麼不比人類的道德,與猿類的相似性?為什麼不比人類的心靈,與猿類的相似性?難道演化的機制,會產生心智、道德與心靈,課本沒寫,博物館沉默。為什麼不比人類染色體(chromosome)的數目,與猿類染色體數目的不同呢?前者是23對,後者是24對。染色體不相似,也算演化?

1987年,生物資訊學(bioinformatics)開始發展,分子生物學與基因組的探討,產生大量的資訊與極為龐大的數據。都在詢問這兩個核心的問題,什麼是具有代表性的比較項目,比較到多少相似才算像。到了二十一世紀,分子生物學仍然沒有定論。課本與博物館避開基本的思索,只給表面的說法,等於給孩子洗腦式的教育。

怎麼辦?誰來「將絆腳石,從我百姓的路除掉」(以賽亞書57:14)?孩子啊!願你們要分辨,生命的問題極為複雜,不要被一個生物學家左右。願你們知道科學只能在已有的現象找答案,不能在不知的現象問緣由。

我依然記得,我的孩子在高中考生物學時,有一考題「人是猴子變來的嗎?」她填不是,而被扣5分。她回來告訴我,我說:「孩子,我以妳為榮。」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