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当许多人聚集、又有人从各城里出来见耶稣的时候,耶稣就用比喻说:「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。撒的时候,有落在路旁的,被人践踏,天上的飞鸟又来吃尽了。有落在磐石上的,一出来就枯干了,因为得不着滋润。有落在荆棘里的,荆棘一同生长,把它挤住了。又有落在好土里的,生长起来,结实百倍。」耶稣说了这些话,就大声说:「有耳可听的,就应当听!」(路加福音8:4-8)
影响麦子收成最关键一刻,是种子刚落到土里的时候,能够深深地与周遭的土粒相结合。这比日后麦田加添多少肥料,施灌多少水份,防虫、防草都重要。种植要有好收成,要让种子落在好的土壤里。在那里,没有大块的磐石,没有竞争的荆棘,没有其他伤害种子的因素,种子才能发挥生命正常的功能。为了给种子良好生长的环境,撒种之前需要「整田」,使田成为良好的「苗床」(seeding bed)。
耶稣讲这比喻的地方,是长期以麦子为主食的中东地区,尤其是以小麦为主。小麦耕作时间有9个月之久,不像水稻只要4-5个月。小麦是旱作作物,不像水稻种在水田里。小麦生长对土壤有高度的要求,不像水稻在砂石地,或石砾多的地方,也可以生长良好。也因此,以水稻为主食之地区的人们,不容易体会麦子对土地的挑剔。
一般麦子都是在9月开始耕种,耕种的深度约在地表下8-18公分,而最恰当的深度,要以「土壤质地」(soil texture)来决定,尤其是土质愈细,且耕种愈深,方能避寒。麦子在下种之后,要保持土壤微湿,这对种子的生长会很有帮助;这时下的雨,也对耕作很有帮助,又称为「秋雨之福」。而后气候渐转凉,尤其是冬天的低温,会让其他的草类、荆棘,与攻击小麦的真菌、昆虫,难以安然生存,但却使小麦有机会生长的更强壮。由于小麦是在冬天种植,故称为「冬麦」(winter wheat)。
春天之时,小麦生长加快,麦叶一片一片地伸出。这时若再下雨,能帮助小麦生长后期所需的水份,这称为「春雨之福」。一直到3月小麦才开始结穗,5月穗熟,方进行收割。收割后,在6月到9月时期里,农地还要经过多次的翻耕,以去除麦田中其他草种,以及移除石子、打散硬块、将地牦平,以迎接下一次的撒种时期。
耶稣讲这比喻的背景,是当时有许多人来听耶稣讲道,有人走了很远的路才来的,大家似乎都很迫切来听道。
此时,耶稣讲论天国的真理,祂用了七个比喻,依序为「撒种的比喻」、「稗子的比喻」、「芥菜种的比喻」、「面酵的比喻」、「宝藏的比喻」、「珍珠的比喻」、「撒网的比喻」。耶稣一开始讲解天国的真理,开宗明义就以撒种的比喻,指出这群外表看来追求的群众,在他们的心田里,有人是土浅石头地,有人是满布荆棘,有人爱践踏上帝的话,有人让仇敌盘踞,即使听到上帝的真理,也是枉然的。这些问题若不先解决,往下再听,听再多也没有用。在他们的心中,需要一个专属的空间,来接受上帝的话。如同「好土」般,没有别的,只有土壤,而每个土粒,都准备好要紧紧拥抱种子。人要认识上帝的话语,要放下过去自己固有的认知与经验,每次接受都像重新整平的田地,是单单给上帝的专区。
耶稣知道众人的心,祂不在乎听祂讲道的人数多寡,祂在乎的是多少心田,能够承接上帝的真理。仇敌的工作,有时是拦阻人进教会,让上帝的仆人灰心、沮丧;但,有时是送太多人到教会,这些人不是单单要上帝的真理,而是要成功、要祝福、要平安,这些人会累垮上帝的仆人,而且让真正有需要的人进不来。
好土在哪里呢?耶稣仍然期待,在那里撒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