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前四十六年,羅馬凱撒(Julius Caesar)下令曆法的訂定365又1/4日為基準,以365日為一年,第四年為閏年,再加一日。用此作為羅馬官方文件、公共事業、法庭審理、市場貿易等基礎,他忽略了一年是365日6時11分14秒,以致每148年就會要加算一日,成為日後曆法的誤差。
公元325年,尼西亞會議(Council of Nicaea)以耶穌降生時,有一顆明亮的星星停在伯利恆城,就以當年夜晚最長的12月,滿月的25日為「聖誕節」。視為節慶日,喜悅的禮儀。其實每一年12月的滿月,並非一定25日停在伯利恆的星星,也非月球。一直到十七世紀,一個大學的數學教授寫道:「數學是精確的思索,來釐清事實。數學教人喜愛真理,因此我愈喜愛數學,就愈親近上帝。成為真理的教導者,喜愛釐清事實,聖誕的節日祇是曆法錯誤的日子,救恩才是真正主觀的經歷。願福音的真光,照在我們心中,新的節日成就在我們的生命,直到永生。」
這人是誰?
有人稱他是「天文物理學之父」,
有人稱他是近代科學的主要奠立人之一。
但這都無法盡涵,他氣勢澎湃的一生,
彷如大海的巨浪撞上岸邊的巍岩,
所激起的浪花,至今仍然潑濺普世的科學課本上,
聽過刻卜勒與他的天體運動三定律嗎?
(編者註:刻卜勒又譯為開普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