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問題
大學一年級的課程,能不能幫助我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?
答覆
1、年輕的學子若要了解「自己想要的是什麼?」,最好先了解「自己是什麼?」所要的與所是的才拉得近。大學有許多課程,目的不是在讓你得高分,而是在讓你了解自己。得高分代表你能了解這門課,但課程設立的目的遠高於此。課程設立的目的,在讓學生了解自己:
- 羨慕成為何等樣的人?
- 羨慕作何等樣的事?
- 強處在那裡?
- 弱處在那裡?
- 或是喜歡與人接觸的關係,卻不在乎哪樣的事?
- 不在乎與人的關係,只在乎把事情獨立完成?
- 不在乎是否自己完成,只在乎是否大家合作完成?
- 不在乎大家合作有否完成,只在乎有否找出系統讓後來的人完成?
2、大學給學生的基本幫助:
- 專業的裝備——你可以對許多事有廣泛的興趣,但是必須先對所學有深度的研究,代表是一個可以委身的人。
- 獨立學習的機會——自由使用圖書館。
- 獨立思索的空間——校園的路、花園與空曠處。
- 自由涉獵其他領域的課程——通識課程。
- 認識高手的機會——導師時間,學校辦理的演講。
- 認識理想接近的人——系與社團活動。
- 第二語言的學習——外國語、電腦語言等。
- 保持健康的體魄——運動場、游泳池、有氧舞蹈……
- 踏入社會前的預備——工讀機會、出國講座……
- 學習自治——寢室、宿舍。
- 增加幫助弱勢的機會——大學生有利的位階。
- 其他。大學是高等教育的搖籃,永遠有值得你去學習的地方。
例子
- 1834年,仍在學生時代的熱力學大師焦耳(James Joule, 1818-1889)問他的老師道爾頓(John Dalton, 1766-1844)「為什麼要學數學?」,道爾頓說:「教育的功效,在訓練人專心,學習數學,解數學的問題,是訓練人專心的方法。」
- 1837年,焦耳又問他的老師:「受教育的目的是什麼?」道爾頓說:「教育的目的,在鼓勵學生從事基本問題的思索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