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馬食堂(407) 夜半狗吠心有感

聖經對狗好像不太有好感。

哪一種動物是人類最好的朋友?相信很多人都會說:「狗」。狗很忠心,會抬頭「仰望」主人,又會有搖尾的快樂反應,乖巧的狗還可以被人當成寵物,或擁抱、或貼臉,親熱非常。多少電影、小說都提到狗的忠心救人,或是偵破奇案。但是,聖經對狗好像不太有好感。「犬類」表示不能進天國的人,又說狗代表「貪食」的假先知、「吃髒東西」的外邦人、「夜裡在城外號叫」的惡人,令很多愛狗的人都擔心,他們的寵物,將來能不能進天國?

上帝並不討厭狗,或是輕視狗,但是狗有些不良的特性,可以影射人的一些弱點。例如說狗貪食是正確的,狗牙不像人類的又短又平牙齒,可以慢慢地咀嚼食物,因為不用咀嚼,狗吃東西非常的快,幾乎是用吞的。狗的牙齒尖銳,能快速的撕裂食物,所以中國人早就用「狼吞虎嚥」描述吃得又多又快,而狼與狗同類。一個人吃東西像狗那麼快,顯示他是少用牙齒的咀嚼功能,這對胃部不好。一個人對任何外來資訊、漫畫、色情電影,不假思索的丟入腦中,就有一點像狗的「貪食」。

養尊處優的狗不會亂吃東西,但是沒人寵、又沒人愛的流浪犬會饑不擇食,甚至連糞便、垃圾都吃。為了觀察狗的這種特性,我曾包了一些過夜的垃圾,又濕又臭,慢慢地走在街頭上,不久與我側身而過的野狗,就轉到我身後約二~三公尺的距離跟著。狗的大腦中,饑餓到嘴巴的距離很短。在人的社會中,暴飲暴食也成了人放縱情慾的一種方式,在早期的失意歌曲中,有「苦酒滿杯」,在台灣諺語中有「失戀吃香蕉皮」的說法,與狗的格調差不多。但是身為上帝最佳創作的人類,怎麼會沒有愛、沒有寵呢?

狗的喜怒哀樂是用「嚎叫」的方式表達。狗在快樂時的叫法是輕脆、有點撒嬌的。狗在憤怒時的叫法是用力的吠,連續性的警告,但是時間不會拖很長。狗在悲哀時的叫法是聲音拖長,每一聲似乎拖到要斷氣了,才換下一口氣。快樂的狗是有的吃、有人陪牠玩、可以撒嬌,或求偶成功。憤怒的狗是地盤被侵佔、受到驚嚇、想出去尿尿而沒辦法出去。悲哀的狗是太冷、太熱、太餓、狗鍊太緊、或狗屋太小。在大都市深夜裡聽到的狗吠,大都是哀怨的叫聲,也最經常擾人清夢。

半夜被狗嚎吵醒的人,不用對狗吠回去,也不用生氣的躲在棉被裡塞住耳朵,因為人豈可與狗一般見識。可以靜靜地想,這隻不幸的狗到底是遇到什麼問題,才會叫得這麼久。或是由狗叫的音量,判斷這隻狗大概有多大?甚至判斷狗的年紀與狗的品種,或由聲音的來源,判斷狗叫的地方,不過,吠聲的音波在不同建築物間反射,很難判斷狗吠的出處。

聖經告訴我們說,「要愛你的鄰舍」,是不是也包括鄰舍養的狗?求上帝保守那隻半夜哭泣的狗吧!至於我,因為寫了這篇文章,已經忘了子夜後的睡眠。被狗吠醒的人有福了,因為可以夜半起來默想聖經的話。

河馬食堂(406) 不改變的根基

讀聖經如同蓋房子。為什麼要去蓋一個房子?

「凡到我這裏來,聽見我的話就去行的,我要告訴你們他像甚麼人。他像一個人蓋房子,深深地挖地,把根基安在磐石上;到發大水的時候,水沖那房子,房子總不能搖動,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。」(路加福音6:47-48)

台灣有一種非常稀有的蝴蝶,名叫「黃裳鳳蝶」,體積比一般的蝴蝶大,展翅的長度約有10~15公分,翅膀上有黃色的斑紋,在陽光下飛翔,耀眼且好看。

這種鳳蝶在作蛹的時候,會找一根穩固的枝幹,吐絲作蛹。末了,用二條絲線,將自己掛在樹幹上。牠所織成的形狀像是菱角,這種令人驚訝的建造,容易抗風。牠所選的地方妥當,總是不容易被風吹落。不知黃裳鳳蝶這些本領,是在哪裡學到的?

有些動物也有類似的建造本領,例如水獺選擇溪流的蜿蜒處作巢,地鼠選擇排水良好的地方作穴,水鴨知道在波浪平穩的水面上築窩,螞蟻選擇在旱地下繁殖,蜜蜂選擇在向陽面群居,連都市裡的流浪狗都會選擇在報紙上、暫睡一晚。這些動物在築巢覓穴時,都想到大自然充滿了不可預測的風險,居住之處要儘量減少風險。

人類也會建造,有意思的是,在實用與環境風險的考量之外,還加上對造物之美的模擬,例如最早的建造者稱為「architecture」,arch是拱形,tecture是技術,這是「建築師」一字的來源,建築師是能建拱形建物的人。古希臘時期雅典的建築、中國的天壇、巴洛克時期的建築等,都可以看到拱形。為什麼都以拱形作為美的代表?彩虹的形狀、天體滑過地平線的軌道,都是拱形,這是人類建築之美的範本。

上帝給人的更多,祂不只用野生動物的築巢提醒人,以大自然的美為範例,祂還給人祂的話語,要人另有一個建造的根基是在祂的話語──「聖經」的上面,如同穩固的根基必須立在磐石上。

聖經是三十多位作者寫成的,作者的職業身份都不相同:有的是君王(如寫詩篇的大衛),有的是先知(如寫以賽亞書的以賽亞),有的是祭司(如寫創世記的摩西),有的是教師(如寫以斯拉記的以斯拉),有的是農夫(如寫阿摩司書的阿摩司),有的是醫生(如寫路加福音的路加),有的是漁夫(如寫約翰福音的約翰),有的是學者(如寫羅馬書的保羅)。寫作的地方也不同,包括皇宮、曠野、監獄、貧民區,或流浪漂泊之處等。寫作的時間前後有三千年之久,寫作的年代跨越許多朝代與王國。

結果這本書從頭到尾朝向同一個重點──耶穌基督,始終都找不到任何的錯,始終都沒有任何的前後矛盾,而且讓不同的讀者,不拘是博學之士,或是市井小民,或男女老幼都可以懂,都可以得到生命、力量、安息、醫治、喜樂、盼望等,更重要的是,都可以認識上帝。學生甚至可以將聖經當成胡椒粉,在物理、化學、生物、數學、國文等,任何的一門學科,任何的一個科系,任何的一門專業,撒上一點點,都會使最枯燥的變得很有趣。為什麼會如此?因為聖經這本書的背後有一個大作者,祂用「默示」(inspiration)來讓不同的作者書寫,「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」(提摩太後書3:16)。

默示inspiration是in與spirit的合字,是在聖靈的感動裡,聖經的不同作者,都是在上帝之靈的感動下寫的。spirit這個字是「風吹」(breath)的意思,起初上帝造人是「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,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。」(創世記2:7)上帝不只是在起初的創造給人吹氣,後來還持續的給人吹氣,例如讓有些人如同喇叭,成為大聲警告世人的先知;讓有些人如同氣球,升上天空,成為合祂心意的領袖;讓有些人如同毛筆,有了墨汁,就寫出上帝的話來,聖經作者都是毛筆型的人物。我們這些讀聖經、實踐聖經教導的人,就可以體驗到風吹進到我們的心間。

十七世紀法國有一個化學家名叫莫勒利(Nicolas Lemery, 1645-1715),他就認為生命如同管風琴(organ),要有氣息才能出聲,他給這學問,起一個名字叫organic chemistry(有機化學),有機化學成為生命科學的必修學門。今天許多人強調「有機」,有機飲食、有機農場、有機蔬菜、有機生活、有機營養品……等。真正的有機──就是聖經,那是上帝吹出的氣息,藉由聖經的文字,進入人心。聖經裡記到一個羅馬軍人,他寶貝的僕人害病快要死了,請人去求耶穌:「你只要說一句話,我的僕人就必好了。」(路加福音7:7)是的,只要一句話,就必好了,這是最佳的有機。

「怎麼知道聖經是上帝的話呢?」人類始終沒有辦法去「證明」這一個問題。人類不知道什麼是「上帝的」,就不知道如何證明「是不是上帝的話?」但是人類可以「體驗」聖經是不是上帝的話。耶穌在路加福音6:47-48告訴我們如何驗證。

第一、讀聖經如同蓋房子。為什麼要去蓋一個房子?也許有人忽然發現自己原來是住在荒野外界的人,事、物怎麼變,他就怎麼變;也許有人忽然發覺他們長期是住在違章建築裡,過去所倚靠的原不可靠……或許有千百種原因,使我們發現原來自己是沒有房子的人,而來到耶穌面前。這種自覺,是恩典的初臨,也展開真理的追尋,正如「恩典與真理是從耶穌基督來的」(約翰福音1:18)。

第二、讀聖經要挖掘。太多的東西,太多的傳統,太多流行的看法,太多的人云亦云,加上自己太多的無知、頑固、自卑、驕傲、自以為是……等,都攔阻我們去讀聖經。

十九世紀著名的數學家柯西(Augustin-Louis Cauchy, 1789-1857)在1842年寫道:「在人生的路上,我曾經像是一個客旅,總是注意上空的烏雲或前面的黑暗。順利時,我頂多看到了烏雲的邊緣有亮光。後來,當我讀了聖經,喝了這純淨的靈奶,聖經的話語成為我路上的光,我才知道,過去我如同一個閉著眼睛走路的人,不知道前面路途是多麼明亮。聖經的話語,所給的亮光,使我的心敬畏,使我的心安息。我一生的路程真是奇妙,未來有一天,天空將是一片的明亮。」柯西是一個深深挖掘的人,不只在數學的領域,也在認識聖經上。讀聖經是與上帝同行,不是我們自己在挖掘,而是耶穌與我們一同挖掘,愈向下挖就愈明亮,如同看到黃金一般。那是磐石,安放地基的所在。

細細的讀

著名的聖經註釋家亨利‧馬太(Henry Matthew,1662-1714)寫道:「一個人要增長知識,就必須細細的讀書;當你讀聖經時,尤其需要細細的讀。我們讀書,會從書本中得智慧;我們讀上帝的書,更是從上帝得智慧。讀的愈深,得的智慧愈多。但是,大多數人過於懶散,讀書總是讀表面。需要反覆的讀,才能更深入,這時聖經的話自然成為你的禱告,成為你宣講的內容。聖經是個泉源,不斷的湧出活水,喝來總是新鮮。」

第三、根基安放在聖經上。十九世紀牛津大學文學教授玖威特(Benjamin Jowett, 1817-1893),當時期有「偉大的教師」(the great tutor)之稱,一次在會議上,有人問他:「玖威特教授,你對上帝有什麼看法?」玖威特回答:「我對上帝的看法,並不重要。重要的是,上帝對我的看法。」玖威特知道關鍵的問題,他知道自己的根基,也知道將根基放在何處。

根基常是來自問題。當一個人有太多問題,表示他還未將問題沈澱,不知道真正的問題。有些問題是人云亦云的問題,有些是一般性的問題,有些是芝麻小事的問題,但都不是真正的問題。為什麼許多的科學大師會信耶穌?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,他們知道一生中最關鍵的問題,他們建立了各學門的根基,也會想到自己的根基,要安放何處?這使他們回到聖經。例如當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定律時,他寫道:「我發現了上帝使萬物脫離混沌的方式。」他發現了萬有引力,也發現了上帝。因此讓我們深深的挖,把自己的根基,最關鍵的問題,最無解的嘆息,深深的連接在聖經話語這不變的根基上。

堅強的水手,總知道會有狂風巨浪,沒有這些,還無法考驗他們船隻有多堅固。偉大的登山家,總知道登頂的路上有多少風雪落石,沒有這些,登上峰頂會很無趣。同樣,耶穌告訴我們,會有大水來,淹沒我們的所有,撞倒我們的一切,耶穌從來沒有說:「信耶穌,沒患難」或「信耶穌,發財成功活百歲。」

耶穌與我們同受患難,成為我們的支撐。祂說道:「到發大水的時候,水沖那房子,房子總不能搖動。」這間房子不只是地上的部分,還有地下的根基,與根基下的磐石,這些都是房子的一部份。喔!多少時候,我們動搖了,房子動搖了,根基動搖了,但是有一部份卻永不動搖,為什麼?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。」耶穌與祂的話語永不動搖,連死亡都不能勝過。

讓我們翻開這本聖經,有哪一句話是真正屬於你的?你的根基在哪裡?你的磐石在哪裡?

河馬食堂(405) 大地的根基在那裡?

自古以來,許多人在地殼表面,擁有一點土地就稱為「帝國」……

我們沒有辦法用現今科學的觀點,去解釋聖經經文的所有涵義。對過去而言,現今的科學很進步;對未來而言,現今的科學將很落後。一個誠實的科學研究者,不會裝什麼都知道,或自以為現今科學的論點,就是最後的權威。而是保留問題,持續探究,等待答案。

上帝說:「我手立了地的根基」(以賽亞書48:13),就是一個例子。現今的科學對此敍述是瞠目以對,因為人類對地球裡面的狀況知道太少。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,人類發射的飛航器,已超出火星之遠,人類對地殼下世界的認識,竟然只有幾公里之淺。主要的原因,是地殼無法鑽太深。只能以地震,與試爆核子彈的震波,經過地球內部的傳遞速度、能量與方位,推估地球內部的結構與成份。我們知道地球裡是高壓、高熱的熔漿,不斷上下地運動。不知怎麼的,許多力量相互抵銷,使地面平靜。雖然偶而有地震,地震的強度很少超過芮氏八級,若超過芮氏九級,將沒有一幢建築物能矗立得住。

我們的地殼,由許多板塊組成,相對於地球的直徑,是薄薄的一層,又能相互推擠,減少熔漿運動對地殼的摩擦與阻力。地殼若完整一片,我們會像海浪上的板子,搖晃不停。

地球的內部由鐵、鎳、矽等組成,密度很高,才能有足夠的重力,將我們吸引在地面上。不會地球轉到下方,讓人掉下去;或轉太快,將人離心甩出去。地球很硬,我們不會用腳踩一踩,就將地面踩下去。也不會跳一跳,就掉到地心。自古以來,許多人在地殼表面,擁有一點土地就稱為「帝國」,從來沒有到地殼下,沒有上帝的根基。

大地的根基在那裡?人看不到,人不瞭解,祇能猜測。救恩的根基在那裡?我們看不到,我們不瞭解,卻能因信而堅立在基督耶穌裡。

河馬食堂(404) 雞、鴨、鵝出埃及

人類給家禽狹小的空間,要牠們滋生眾多,是否違反基本的祝福?

過去,我經常獲邀去檢查畜牧場的環境、設備、操作與排污。當報紙登禽流感的病毒,讓許多的雞、鴨、鵝等遭受撲殺,我感到難過。1940年代,人類將機械業與畜牧業結合,以機器自動給飼料、供水、排污、散熱等措施,發展出高密集的畜養方法。讓小小的土地,養出幾萬隻的家畜,提供人類大量的肉與蛋,這帶來巨大的利潤,使畜牧業者也可成資本家。這是近代畜牧業最大的革命,在世界蔚成風潮。也使許多小型、傳統的畜牧場關門。

這種做法,在1970年代,就出現問題。高密度的飼養,導致家畜排泄物的集中,很難處理。1980年代,發現集中飼養的家畜,容易生病,密閉的空間容易受污染。1990年代,世界各地紛傳候鳥的流感病毒傳給家禽,造成畜牧的損失。也有人的致命病例,造成人心的不安。這世界總因快速生產,少數人獲利,遭受廣泛的風險。

禽流感的病毒,原存在許多候鳥的呼吸道,與消化器官裡。前者造成部份候鳥遷移時的死亡,後者使鳥糞成傳染源。沾觸候鳥屍體、糞便的水與空氣,容易成家禽感染的媒介,高密度的飼養更加相互傳染的機會。

原來大量、集中飼養的前提,要保持潔淨是那麼困難。死屍是感染疾病的媒介,如聖經所記:「其中死了的掉在什麼東西上,這東西就不潔淨」(利未記11:32)。高科技可以有效率的生產,要保持潔淨卻很困難。

起初上帝創造鳥類,給牠們廣大的天空、地面可供活動,才賜福牠們「多生在地上」(創世記1:22)。人類給家禽狹小的空間,要牠們滋生眾多,是否違反基本的祝福?這是禽流感病毒給人的再思,我們需要有個摩西帶領雞、鴨、鵝等出埃及,讓牠們在21世紀的新畜牧場得自由。

河馬食堂(403) 如何撐住天?

你不要給我答:「本來就這樣」,我會給你F。

「我右手鋪張諸天。」(以賽亞書48:13)

不知道為什麼,我非常喜歡這樣的聖經內容。品讀這樣的一節聖經,就像是一隻流浪狗,找到一根好骨頭,叼到路邊的一角,舔舔這根骨頭,心中也甘甜。

實在難為先知以賽亞,要跟得上上帝給的異象,很不容易。前一段他還在轉述以色列人不乖,不聽上帝的話;巴比倫人壞壞,上帝讓壞壞管不乖。忽然,上帝話鋒一轉,換個話題,用高空諸天的現象,傳述祂的大能。以賽亞像是唱片上的跳針,一次跳轉好幾圈,立刻跟上。剛講地上的事,一下子跳轉到諸天。

所有的建築,都要有支撐,但是諸天,怎麼支撐才能掛在地面上呢?「鋪張諸天」的鋪張,是古代的建築用語。建造石牆時,工匠的邊牆襯撐,以承接石牆的荷重。我們的空氣很重,所以有「大氣壓力」;空氣要耐磨,外太空的隕石,才能磨損;空氣要厚,太陽光裡紫外線,才能在高空吸收;天空要大,龐大的雨量才能懸掛在空中。

這麼重的諸天是怎麼懸住?你不要給我答:「本來就這樣」,我會給你F。你不要說:「基測不考這種題目。」基測向來不考重要的題目。你不要推說:「課本沒有寫」,課本經常該寫的沒寫,不該寫的寫一堆。所有生物都受諸天的保護,那麼天上支撐在那裡,怎麼會不重要?

宇宙是真空,地球上的大氣分子應該會向外擴散。大氣層吸收太陽的能量,應該上騰到更遠之處。但是地球重力的吸引,使大氣層外向的浮力與向內的重力平衡,懸掛在天上。大氣層有不同的結構,所懸掛的的高度就不同,諸天就形成。重力與浮力,都是上帝的作為。

我經常告訴學生:「大學各種應用科系,最難的數學是在『大氣科學系』。空氣動力現象,不容易找到邊界層,微分方程沒有邊界條件就難解。我學流體力學,遇到大氣學系教授,都向他們恭敬的鞠躬。他們大概知道上帝的右手,在那裡支撐諸天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