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馬食堂(259) 安邦定國的大學科系

國家的穩定,社會的和諧,有四根維繫的基座。

木版画,以賽亞書58:7,作者Helen Siegl

國家的穩定,社會的和諧,有四根維繫的基座:第一、足夠的糧食,人人不會飢餓,不致連餅都沒有。第二、合理的房價,人人住得起,沒有人漂流。第三、良好的教育,不會有人文盲,知識的赤裸。第四、家庭制度健全,孩子有好的照顧。

社會憤怒的燃點,常是物價波動、多人無屋、教育劣化、家庭毀壞。大學有幾個科系與這四項基礎有關,稱為安邦定國的學科:生產糧食在「農藝與園藝學系」;穩定物價在「農經學系」;有屋可住在「土木工程學系」;抑制屋價在「財政或財經學系」;教育品質在「教育學系」;家庭穩定需要憐恤,可惜大學沒有「憐恤學系」。

當你覺得大學無科系可填,也許可填造些系,不是最熱門的科系,卻是關鍵的學科;將來不會賺很多錢,但是有益國家、社會的穩定。如果沒有選上這些科系,可以存憐恤眾人的心,也能轉換所學。你若進入職場,一時方向茫茫,可以選擇幫助人吃得飽,給人房子住,讓人有好的文化水準,與幫助家庭和樂的職別。

上帝說:「要把你的『餅』,分給飢餓的人。將漂流的窮人,接到『家』中。見赤身的,給他『衣服』遮體。顧惜自己的『骨肉』,而不掩藏麼。」(以賽亞書58:7) 。這四項工作,就是那四根維繫的基座。是讀起來,有意義。也是日後,蒙上帝喜悅的工作。

河馬食堂(011) 喜樂的服務業人員

親愛的同學,年輕的日子不要想安定。要爬,就爬那最高的山;要走,就走那最遙遠的路;要打,就打那似乎最難打的仗;要吃,就吃那別人吃不了的苦。

張文亮教授在官渡自然公園
張文亮教授在官渡自然公園

當我站在講台上,看著坐在前方的學生,我常有個盼望,期待他們珍惜受教的機會,未來能找到適合自己特質的工作。大學生有許多的型態,有些喜歡抽象的理論,適合從事研究型的工作;有些擅長實作,適合成為工程師;有些較具創意、愛突破,適合自設公司;有些喜愛與人溝通,適合從事教育;有些擅長組織管理,適合成為主管,與一流業務員;有些喜歡服務他人,適合成為公務人員。

但是,最近幾年,有些媒體鼓吹考公職,每天刊登某人考上高、普考,每日報導如何補習與考試,方能成為公務員。這種洗腦式的報導,將給不明實情的學生與家長帶來許多壓力。全然不知不同的孩子,存在許多差異性,高度強調公職將吸引許多不同特質的人,進入同一性質的工作。尤其不具為民服務熱忱的人進入公職,造成人才的浪費,與工作的不適任。導致日後三、四十年國家重大政策無法推動改革,重責無人擔當的困擾。

台灣現存多如牛毛的不合理法條,強如十八銅人陣的行政關卡,四處如蟑螂鑽爬的背後關說,使公務員動輒引咎,難有作為。國家有太多的公務員,是未來國家難以承負的重擔。當單位預算大都用來付薪水,將無法推動什麼。太多想安定的人成為公務員,將使國家失去競爭力。以致現今有些公務員無事可做,有些老做外界關說之事,有些忙於應付媒體,有些僅做芝麻的小事。

親愛的同學,年輕的日子不要想安定。要爬,就爬那最高的山;要走,就走那最遙遠的路;要打,就打那似乎最難打的仗;要吃,就吃那別人吃不了的苦。每個時代的改革,都是來自曠野的培訓,他們心靈強健,有能也有力。現今的公務人員是需要被拯救的一群,幫助他們廢去不合時宜的法條,能多得出國學習的機會,行政能夠保持中立,不需為不重要的事加班到深夜等。這些沒有改善之前,一個沒有熱心服務與使命感的人,進入公務單位,到六十多歲,將會知道自己是虛度了一生。

人的存在,蘊含何等的期待,內心有永生的渴慕,證明是來自永恆的創作;卻受罪的煎熬,證明曾是罪的奴僕。短暫的一生,為考試的壓力、工作,受多少的委屈。所以不一定要將公務員當成惟一的選擇,或是人生的第一志願。即使已經當了公務員,願在這一切的勞苦中,相信耶穌是我們的救贖,在茫茫大海中仍有一條不平凡的道路,因此,我們還是要喜樂。

喜樂的服務業人員
張文亮

河馬食堂(006) 彷徨与使命

前些日子,報紙經常報導博士學位出路狹小,投資時間長,市場大壞,甚至有取得博士學位者,長期失業在家或從事學無致用的低薪工作。日光之下無新事,過去三、四十年走來,這種事情不久總會報導一下,讓不少想受高等教育的學生徬徨一陣。

13

前些日子,報紙經常報導博士學位出路狹小,投資時間長,市場大壞,甚至有取得博士學位者,長期失業在家或從事學無致用的低薪工作。日光之下無新事,過去三、四十年走來,這種事情不久總會報導一下,讓不少想受高等教育的學生徬徨一陣。

我在美國唸書時,作研究曾遇到低潮。這時,聽到一個廣播,談論著名約翰·霍浦金斯大學(Johns Hopkins University)醫學系申請者逐年降低的原因。原來該校申請的人數1977年約4000人,在1987年降到2800人。申請的人少,是否代表以後該校醫生的品質會愈來愈差?受訪者是該校的校長(可能是Ronald R. Peterson),他認為這現象是受到醫生的薪水不多,感染傳染病(如AIDS)的機率高,與保險制度的不當所致。不過,他提出這時進來的醫學生,素質反而比以前更好,祇有帶著使命感的學生,才能不受這些負面、膚淺看法的影響,持續勇敢地朝醫學生的使命邁進。

什麼是醫學生的使命感?該校在成立時已訂下:不只是用專業的知識幫助病人,而且擁有醫者在社會的角色與功能,能促進醫學與外界的溝通,成為具有誠實、積極、有道德、有同情心、與願意終身學習的人。外界的負面報導,祇是篩除一些想來醫學界沽名釣譽、逢財取利之人,這些人日後的表現,經常讓醫學蒙羞,倒不如一開始就不要來。

親愛的同學,外界總有風吹草動,該吹的就吹,該動的就動。看準一點,我們一生當打美好的仗。聽後,我決定將博士學位唸完。後來,才有機會在大學任教。

打美好仗的戰士
張文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