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馬食堂(290) 恩典之旅

出外遠行,是學習柔軟。

河馬教授與馬克斯威爾的雕像

我的嗜好特殊,癖好怪異,出國旅行常是逛乏人所去的地點,或到處買舊書,而且看得很慢,找的時候更慢。行李所裝大都是破舊、沿途可棄之用品,以裝更多的書籍回來。生活所需之物放背包,當起「背包客」。我決定旅行地點,妻子打點行李,購買飛機票、負責付錢。孩子負責定旅舍,安排火車、公車、地鐵的行程,與前往各處徒步的路線。一家分工合作,幾乎像開家旅行社。

妻子還決定讓大家「吃乖乖」,去的時候搭經濟艙,回來時可搭「豪華經濟艙」,而且是長榮的喔~。位子大,前後距離寬,睡的姿勢好調整,比較容易渡過時差,好有體力走路。她也下令,她負責拿大件,小孩拿中件,我拿小件。我自認:「年老力衰,嘴唇發白,常掛一張疲憊的臉」,妻子就讓我拿輕的。我則準備感冒藥、維他命A、維他命C……好像要去北極探險。

孩子訂出十四天的旅行行程,每站重點的路線,並上網預先安排,尤其與愛丁堡「馬克斯威爾基金會(James Clerk Maxwell Foundation)的約定。這是我們訪問英國,踏訪馬克斯威爾一生行程的重站,該地方每次只接受少於四個人的參訪。怎麼會這樣呢?後來,我們才知道原因。

預備的過程固然有趣,出發之前一晚,我還是有些惴惻不安。隔天上午出門時,想到「要擴張你帳幕之地,張大你居所的幔子。」(以賽亞書54:2)。帳幕是帳棚頂上的布,幔子是帳棚周邊的布,都是柔軟之物。出外遠行,是學習柔軟。主的恩典使我柔軟,我對家人說:「我不是變形金剛,而是恩典的變形蟲。」她們才放心的笑了。我沒有壓力,家人的壓力就少了。變形蟲,出發!

河馬食堂(285) 旅行的目的

旅行,tour,是很有意思的字。

學習到野外,才知屏東山上的風多涼快,人情多溫馨,老鹰多會飛,原住民的紅米飯多好吃。(六月的屏東遊)

旅行tour,是很有意思的字,原有「縱橫走遍,再歸原地」的意思。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,慣性的工作,到陌生的地方,縱橫走遍,四處綜覽。這是早期的一種教育與學習方式。

在古老的年代,上帝曾經呼召一個人,名叫亞伯蘭。帶領他外出,認識真正的上帝,是惟一的上帝,不是當時普世流行的多神崇拜。跟著上帝去旅行,似乎是流浪,卻是更深的跟隨;似乎是離開,卻與上帝更親近;似乎是放下世上的行業,卻重新釐定事奉上帝就是本業;似乎是前往外處,卻如本仁約翰(John Bunyan,1628-1688)所寫的《天路歷程》(The Pilgrim’s Progress)。

中世紀的英國大學,學生在畢業時,老師帶著學生到歐洲,這稱為「大旅行」(the grand tour),回來之後,才算完成教育。成為歐美各大學,學生在畢業時到外國旅遊的由來。旅行不是吃吃喝喝,玩玩樂樂,購廉價物,以各處為背景,貼上自己的大頭照。旅行是讓人在不認識的地方,學習更多,知道自己的有限,體會上帝在各處保留的豐富。旅行是種教育,給認真學習的人得著。旅行是種體驗,給人暫放身邊的牽掛,過個不一樣的輕鬆。

「我看見他所行的道,也要醫治他。」(以賽亞書57:18),這是我對出國旅行,最深的期待——醫治。醫治自己的不愛旅行,老愛工作。

河馬食堂(166) 出國旅行最有趣的參觀點

「到外國旅行,最值得參觀的是什麼?」比爾教授問我。

12186655_847951028646380_6403552767655945953_o

「到外國旅行,最值得參觀的是什麼?」比爾教授問我。

「美國之外,我沒有去過他國,所知甚少。」我說道。

「沒關係,說說看嘛?以中國為例吧。」他鼓勵地看著我。那是1990年代,中國剛對外開放不久。 继续阅读“河馬食堂(166) 出國旅行最有趣的參觀點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