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本書是我在新書資訊月刊上看到的,主要是被書名吸引:我本身是客家人,我有點好奇,為什麼作者會認為「台灣不能沒有客家人」?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的理由?所以我選擇了這本書。
書中介紹了分佈在台灣不同地區的客家人,對當地有什麼貢獻。以桃竹苗地區的客家人來說,我印象最深刻的是「北埔客家人的引水工程」這一篇,其中提到了以前客家人在開鑿水圳前使用的測量技術:在夜裡點一根蠟燭,由遠處來看,就可以知道那裡的水能否流過來。其實這主要是利用三角幾何的原理來測量水流的坡度,蠟燭的高度越高,就表示坡度越大,而水就越容易流過來。
書中提到,其實客家特色美食、小吃都跟客家先民的居住環境、習慣有關,例如蔥爆魷魚、客家小炒,那是因為早年客家人居住環境移到山裡後,因為需要不會腐敗的「肉」,而符合這個條件的就是曬乾的魷魚,因而產生了這兩樣有名的客家菜;我從我父母(他們都是客家人)那裡也聽過類似的說法,像是梅干扣肉、蘿蔔乾、菜餔蛋、冬菜(曬乾的大頭菜製成)鴨等,都是因為早年生活環境不佳,為了適應週遭環境而產生的。也可以從客家名產中看出一些客家人的美德:從客家柚子茶可以看出客家先民的節儉,生活在不利環境中的客家先民特別珍惜資源,連食物的剩餘-茶葉與柚子皮都拿來繼續利用,製成柚子茶;客家出名的「擂茶」也顯示出客家先民的節儉,將吃剩的食物碎渣都磨粉泡成茶喝掉,一點都不浪費。
除了食物外,書中也提到了一些水利工程,例如花東地區的「秋林圳」,這條水圳將原本氾濫的秀姑巒溪水轉為可用的灌溉水,原本秀姑巒河谷這片惡地,有了灌溉水,變成了生產富里米的良田,可以說客家先民的付出佔了不小的功勞。
從以前就聽人說過很多有關客家先民的智慧、勤儉的美德,但我一直沒放在心上;看完這本書後,我才覺得原來客家先民是如此了不起,貢獻他們的智慧與力量,努力在開發這片土地。我的意思並不是說,其他民族沒有任何貢獻,而是我藉由這本書,了解了更多有關客家人的一些歷史,也讓我感到「身為客家人」的驕傲。
這本書的作者張文亮教授並不是客家人,但他從事農業工程學術研究,走遍台灣各鄉鎮,發現台灣有許多農業上的奇積與水利工程的寶貝,是客家人在這塊土地上所留下的。我認為這本書很適合放在學校圖書館、公共圖書館,可以當作母語教學時參考書籍,讓更多人了解客家人的智慧,也讓客家後代不要忘了客家先民的貢獻,能夠繼續將客家文化傳承下去。
– 全文完 –
本文作者羅文伶,原文地址:http://mwu-i-love-reading.blogspot.de/2009/01/blog-post_13.html,現轉載此處,特此鳴謝!
==========
書籍信息
書名:台灣不能沒有客家人
作者: 張文亮
出版社:文經社
出版日期:2006/06/25
語言:繁體中文
ISBN:9789576634734
叢書系列:文經文庫
規格:平裝 / 240頁 / 16k / 14.8 x 21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
出版地:台灣